关于虫害对食品企业的威胁,估计各位朋友都有过切肤之痛。有这么一个案例:
案例:
某国际品牌的食品厂员工食堂,一天员工吃饭时间。一个女员工突然尖叫:她领的工作午餐中有十多条蝇蛆在蠕动,差点被吃到嘴里。餐厅负责人(某著名餐饮承包公司)因此受到食品厂严重斥责,并勒令立即整改。女员工因此受到的刺激和伤害,估计短期内无法恢复。我们也不妨想多一下:如果不是自己的员工,而是购买我们食品的客户,那对企业的声誉构成何等的影响(何况是零成本传播的网络时代)。餐厅负责人立即进行内部检查,但奇怪的是,清洁似乎都做到位,喷药也每天喷,门窗也管理的很好。直到后来我们沟通和现场检查后才解开谜团--麻蝇。
没效果的原因
所谓效果,就是处理完后,害虫数量减少甚至不见了。然而“效果不好”,这是我听过最常见的问题。其实,杀虫是最容易的,每平方米若干毫克(mg)的杀虫剂有效成分,就足以致死大部分的昆虫(一般对昆虫的专业杀虫剂,滞留喷洒的用量也仅10-25毫克有效成分/平方米。即使是超市的气雾罐产品,对着害虫直接喷射,致死效果几乎都是肯定的)。
那为什么有提出这个问题呢?常见是因为,
1. 杀虫剂没有被正确使用在靶标位置上。例如,苍蝇一般的停靠高度是0.6-3米的高度,而且喜欢在绳索(电线、装饰吊绳等)上停留。而你只对低位的墙体喷洒,效果一定很差。
2. 杀虫剂被冲洗或分解。食品厂比较常见的内部清洁程序、新装修粉刷墙面(偏碱性)、强烈光照(光解)或有机分解,都是很常见的:因为杀虫剂有效成分因为这些原因已经被严重减低到不足量的地步了。
3. 而目前企业碰到最多的也是最“难”解决的,并不是“杀不死”,而是“杀不绝”。杀了还有,或者是内部孳生(例如蛾蠓、蚊子、苍蝇蝇等),或者外部入侵(家蝇、褐家鼠等)。有的害虫,既可以内部孳生,也可以从外部入侵,例如蚂蚁。当你碰到这种情况,或者因为企业要求不能随意使用杀虫剂的时候,就需要考虑– 虫害风险管理。
作为一名负责企业虫害的品控管理人员,您最不能做的就是让杀虫公司做“主”,也就是“我给了钱,我不管你怎么做”。你是保障你的企业的最关键的一道防线,所以,你如果要做个在虫害管理方面的优秀品控管理人员,就必须:
1. 具备害虫基础知识,
2. 碰到虫害问题,一定要对杀虫公司和现场人员刨根问底(什么虫-为什么有-怎么解决,就是所谓的what-why-how)。
3. 在解决过程中,往往需要部门间协调。例如生产部门、机修甚至采购,尤其是老板。沟通技巧非常重要。见第4天课程,有技巧建议和工具。
4. 杀虫剂只是解决燃眉之急。但仅依赖杀虫剂,其风险远远高于虫害。杀虫剂的使用和管理,必须是在你的严格监控管理之下,绝对不能让杀虫公司单方决定。